攀枝花市9博体育人民政府
9博体育攀枝花森林采伐工业是建设初期的重要产业之一,是为基地大规模建设提供木材而兴建起来的。据统计,“一五”至“六五”(1953~1985年)期间,全市(包括建市前现辖区域范围)33年累计采伐原木420.96万立方米,其中国营森工企业采伐387.1万立方米,占91.96%;而1966~1975年10年间就采伐原木246.31万立方米,为33年采伐总量的58.51%,最高年产量达34.3万立方米。如此集中过伐,虽为建设所需,却违背生态规律,导致森林资源枯竭,森工企业未老先衰,经营困难。
位于米易县,1958年建立,称普威森林工业局,1971年改名普威林业局。
总体规划经营面积15.77万公顷,其中疏林及灌林3.34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5.12万公顷、有林地面积7.15万公顷;有林地蓄积1379万立方米,其中可采蓄积493万立方米,总出材量246万立方米,设计年产量5万立方米。规划建林场4个,均已建成投产。已采伐面积1.18万公顷,消耗总蓄积196万立方米;木材总产量126.83立方米,最高年产量9万立方米,最低年产量500立方米。
1981年落实林业权属所有制和林业生产责任制,划出有林地3.35万公顷,有林地蓄积620万立方米,总出材量85.42万立方米,其中划归集体2.86万公顷、蓄积553.93万方立米,出材量55.01万立方米。
1985年林业局尚有经营面积8.29万公顷,其中疏林及灌木林1.23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3.26万公顷、有林地3.80万公顷;有林地蓄积563万立方米,其中可采蓄积90万立方米,出材量41.08万立方米,年采伐限额5万立方米。
历年迹地更新人工造林累计面积1.44万公顷,保存面积1.36万公顷,约占采伐面积的114%,已郁闭成林约0.8万公顷。
1985年全局有职工1967人,其中营林职工382人,占采伐职工总数的19.4%。职工中年龄在35岁以上的上1205人,占61.3%。
伐区集运材公路191.5公里、索道8.1公里,平均采运材距离1.3公里,每建一公里集运材道路出材2000立方米,每公里公路造价3万元。
195~1985年全局累计投资219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580万元,企业自筹610万元;形成固定资产原值1210万元,其中生产性固定资产1014万元。累计上缴国家利税2391.2万元,育林基金费1304.3万元。1985年企业留利93.6万元,人平留利475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205元/人·年。
位于盐边县,1965年6月筹建,称盐边森林工业局,同年10月改名盐边林业局。
总体规划经营面积38.37万公顷,其中疏林及灌林8.64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8.40万公顷、有林地14.16万公顷;有林地蓄积1964万立方米,其中可采蓄积860万立方米,总出材量532万立方米,设计年产量15.2万立方米。规划建林场12个,只建成4个。已采伐面积1.17万公顷,消耗总蓄积190.76万立方米,木材总产量134.27万立方米,最高年产量11.98万立方米,最低产量2.4万立方米。
1981年落实林业权属所有制和林业生产责任制,1984年林业局下放,先后划出有林地9.02万公顷,蓄积1244.8万立方米,出材量337.36万立方米;其中划归集体4.87万公顷,蓄积677.72万立方米、出材量185.2万立方米。
1985年林业局有经营面积11.29万公顷,其中疏林及灌林3.12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3.03万公顷、有林地5.14万公顷;有林地蓄积528.36万立方米,其中可采蓄积95.47万立方米,总出材量64.92万立方米,年采伐限额3万立方米。
盐边林业局开始采伐以来,从未给林业局划定自主经营的森林资源,每年的生产伐区均由地方政府临时划拨。
历年迹地更新人工造林面积1.17万公顷,保存面积1.14万公顷,约占采伐面积的97%,已郁闭成林1.07万公顷。
1985年全局有职工1480人,其中营林职工231人,占采伐职工总数的28.6%。职工中年龄在35岁以上的达到1366人,占92.3%。
伐区集运材延伸公路共138公里,平均采运材距离0.35公里,每建一公里集材道路出材3000立方米,每公里公路造价4.70万元。
1965~1985年全局累计投资2294万元,其中国家基建投资1817万元,企业自筹477万元;形成固定资产原值888万元,其中生产性固定资产657万元。累计上缴国家利税1944.2万元,育林基金费1421.4万元,1985年企业留利51万元,人平留利343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300元/人·年。
位于仁和区9博体育,1959年10月建立,称拉姑森林工业局,1966年改名拉姑林业局。1967年有职工3271人,其中工业生产工人1993人、基本建设工人450人、管理人员320人、服务人员327人、其他人员181人。
这个林业局施工作业区跨四川、云南两省,由于林权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争议较多。1976年10月,四川、云南两省有关部门和渡口林业指挥部、拉姑林业局负责人,根据国家计委和农林部的指示,商定按照行政区域接管的原则,将拉姑林业局所属白马、万马河、昔鲁等3个林场在云南境内的全部设施和财产移交给云南省。渡口市决定撤销拉姑林业局,将全局职工成建制移交给渡通指挥部安排。
拉姑林业局从1959年到1976年累计投资1901万元,其中国家基本建设投资1468万元,企业自筹433万元。全局累计采伐木材126万立方米,其中1966~1975年采伐98.70万立方米,占78.3%。全局累计上缴利税1568.8万元、育林基金1259.6万元。
新中国成立初期,攀枝花现辖区域内的各区乡只有少量的零星采伐。进入国民经济有计划的发展时期以后,才开始商品性的采伐生产。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营森工企业尚未建立,地方采伐了0.92万立方米。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国营森工企业开始建立,进入国营森工企业与地方同时采伐状态,但整个“二五”时期也只采伐了10.54万立方米,其中普威林业局采伐8.41万立方米,约占80%。“三五”至“四五”时期,正值攀枝花钢铁基地和成昆铁路建设高峰,木材需要量急剧增加。这十年中,原木产量猛增至246.31万立方米,其中国营森工企业采伐239.91万立方米,占97.4%;地方采伐6.40万立方米,占2.6%。以后原木采伐量有所减少。
1981年落实林业权属,国有林和集体林大体上各占二分之一。为照顾双方利益,在采伐生产计划上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六五”时期,全市采伐原木61.72万立方米,其中国营森工企业采伐45.34万立方米,占73.479/6;地方采伐16.38万立方米,占26.53%。从逐年的情况看,地方采伐的比重由1981年的17.98%上升到1985年的38.46%,而国营森工企业采伐的比重却从82.02%降低到61.54%。
在伐木方面,新中国成立初期普遍沿用老式斧锯。到1954年森工采伐才开始采用弯把锯,1958年以后又逐渐推行油锯,但弯把锯和中钢斧等工具仍未能完全取代,生产中还在广泛使用。
在森工生产工艺流程的选定上,根据林区山高坡陡、地形破碎、地被物稀少、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等特点,尽可能采取索道与滑道相间配置的方式集运木材。
采用架空索道集材,能直接通过山岭、峡谷、河流、沼泽,在0~45o的坡度内,正坡、逆坡均能有效的集材,而且集运材过程中对木材的磨损和对地被物的破坏均极小,并具有建设费用低、运营费低和能源消耗低等优点。盐边林业局曾修建架空索道18台(套),年集运材多达数万立方米。鱼敢鱼林场1966年修建一条二段四跨接力式索道,全长1640米,起终点相对高差455米,使用三年,共集材1.60万立方米。架设这条索道仅投工103个,工料费不足800元(不包括设备的购置费);如改建林区公路则需展线万元;改建拖拉机道也需展线万元。据测算,架空索道的建设费用约为林区公路的十分之一至二十分之一,为拖拉机道的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为木滑道的二十分之一至五十分之一。在500~800米运距的顺坡集材,每100立方米原木拖拉机油耗平均为94公斤,而架空索道仅41公斤。
采用拖拉机集材,因其允许工作坡度为25o以内,而高山林区的坡度一般在30o以上,必须横山挖路,扩大展线。由于集材道和林区便道开挖无度,不但加剧了水土流失,也使更新后的林地呈点状分布,有效林地面积因之缩小。
各林业局拥有设备情况:普威林业局有采集运设备共208台,其中载重汽车50台、推土机14台、J—50型集材机7台、绞盘机45台、北京牌吊车2台。盐边林业局有采集运设备共66台,其中载重汽车10台、推土机12台、J—50型集材机15台、JAT—40型集材拖拉机2台。
森工生产以采伐原木为主,木材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较低。林化产品虽已开发多年,但生产不稳定,多半已陷于停顿。
1965年金沙江林区会战指挥部在格里坪建立了年产锯材5万立方米的木材综合加工厂,在此前后,建工、轻工、煤炭、交通等系统以及各县(区)也先后组建了规模不等的木材加工厂(社、组)。从“二五”至“六五”期间,包括建市以前和建市以后,共有大小9个木材加工单位,共生产锯材79.7万立方米,约占同期原木总产量的19%,最高年份曾达到36.7%。
木材加工剩余物、采伐剩余物和抚育剩余物的综合利用薄弱,仅格里坪木材综合加工厂及渡口市木材加工厂(原属建工系统)利用剩余物生产纤维板。从“五五”期间开始生产纤维板算起,到1985年底总产量仅10180吨9博体育,累计利用率达不到2%。
普威、拉姑、盐边等林业局和盐边县均先后开办了松香厂,组织人员采收提炼松香和松节油。农村散生松树和自留山,允许社员个体采脂,收入归已。森工企业采脂专业场队实行“四定一奖”的管理办法,即“以山定人,以人定树,以树定产,以产定分9博体育,超产奖励”。1978年采脂上5吨的有52人,其中普威林业局413林场采脂二班副班长王连胜当年采脂8635公斤,由四川省林业局授予“采脂能手”称号。盐边林业局松香厂采脂一班班长张家礼当年采脂5500公斤,工人袁友吉当年采脂6420公斤,均受到奖励和表彰。
1979年,四川省经委和财政局为发展松香生产,给盐边林业局松香厂拨款10万元作为技术措施费;1980年再次下达技术改造补助资金24万元。
从“二五”期间采收提炼松香和松节油以来,截至1985年,累计生产松香7590吨、松节油1886吨,其中90%以上由盐边县和普威林业局生产。在松香总产量中,盐边县占49.89%9博体育,普威林业局占41.21%;松节油总产量中,盐边县占48.14%,普威林业局占43.43%。
由于缺乏管理经验,产品销售也不稳定,企业办的松香厂经济效益不佳,生产陷于停顿状态。盐边县县办松香厂仍在继续经营,并保持一定的产量。
新中国成立后,木材一直实行计划调拨。国营木材公司为销区木材市场的领导机构。
除供销合作社及依法登记的木商在木材公司领导下经营木材销售业务外,其他任何机关
均不得在市场上出售木材,并严禁从事长途运销。各基建部门剩余木材,由当地计委进行
1965年建市后,木材实行计划供应,按地方资源平衡调拨。1978年改为按隶属关系申请、分配和供应。物资部门经营木材,只管调拨销售9博体育,不管山场生产,造成生产与销售长期脱节。林业生产不能从木材经营中得到补偿,山场管理和迹地更新缺乏资金保证。为此,1982年开始,全市木材销售业务划归市林产公司经营,利润用于扩大林业再生产。林业主管部门以销定产,严禁超伐,并按统一标准严格伐区和采伐迹地的更新检查,使有限的森林资源合理地开发利用。
建市初期,木材调拨供应重点是保证国家大三线年,除省属普威林业局外,经渡口物资部门统一调拨供应的木材共213.66万立方米,平均每年16.44万立方米,最高年份(1971年)达30万立方米;其中供应中央和省属单位158.77万立方米,占74.31%;供应地方31.6万立方米,占14.79%;调给区外23.29万立方米,占10.90%。
1978~1981年经物资部门调拨供应木材25.08万立方米,平均每年6.27万立方米,其中供应中央和省属单位11.94万平方米,占47.6%;供应地方单位12.36万立方米,占49.3%;调给区外0.78万立方米,只占3.1%。
1982~1985年由市林产公司经营,共供应木材32.85万立方米,平均每年8.21万立方米,其中中央、省属单位用材25.62万立方米,占78%;地方单位用材7.23万立方米。占22%;其中生产消费木材29.24万立方米,占89%,基建消费木材3.61万立方米,占11%。
长期以来,木材价格不能补偿采运和营林的生产成本。木材价格的形成和发展情况如下:
1953~1978年,执行统一规定价格。国家规定松木标准价格每立方米55元。
1979年后,以计划价格为主,市场价格为辅,实行价格“双轨制”,国家统一定价的范围逐渐缩小,议价议销的范围不断扩大。国家统配材松木标准品价格,1979年每立方米为70元,1981年调到90元,1985年再调为113元;非统配材实行最高限价,每立方米为185元。